醫藥中間體的市場情況,快來了解下
所謂的藥物中間體實際上是一些化學原料或化學商品,用於藥物合成過程。這種化工商品可以在普通化工廠生產,無需藥品生產許可證,只要達到一定水平,就可以用於藥品合成。
中國每年需要2000多種配套化工原料和中間體,需求量超過250萬噸。經過30多年的擴展,我國醫藥生產所需的化工原料和中間體基本可以匹配,只有少數需要進口。而且,由於我國資源豐富,原材料價錢低廉,許多中間體達成了大量出 口。那麽,我國醫藥中間體範圍面臨哪些擴展機遇?
需求增大
我國β-內酰胺類抗生素經過近50年的擴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生產體系。2012年幾乎所有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除幾種品種外)我國都能生產,而且成本很低,青黴素產量居世界前位,大量出 口供應國際市場;頭孢類抗生素基本能夠自給自足,還能爭取一部分出 口。
2012年,與β-內酰胺類抗生素配套的中間體我國全部能夠自己生產,除了半合成抗生素的母核7-ACA和7-ADCA需要部分進口外,所有的側鏈中間體均可生產,而且大量出 口。
以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主要配套中間體苯乙酸為例,我國現有苯乙酸生產廠家近30家,總年產能力約2萬噸。但大多數産業規模較小,年產2000噸,其他産業年產數百噸。2003年,我國苯乙酸總需求量約為1.4萬噸,消費結構為:青黴素G占85%,其他藥物占4%,香料占7%,農藥等範圍占4%。
隨着國內香料、醫藥、農藥等工業的擴展,對苯乙酸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預計到2005年,我國醫藥工業將消耗苯乙酸約1.4萬噸,農藥工業將消費500噸,香料工業約消費2000噸。加上其他範圍的消費,預計2005年國內苯乙酸總需求將達到1.8萬噸。
含氟吡啶類中間體成熱點
截至2012年,我國已開發並已投入批量生產的喹諾酮類抗菌藥主要有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諾沙星、洛美沙星、氟羅沙星等。其中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生產量較大,約占國內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總產量的98%。
喹諾酮類藥物通常是由含氟苯環合成含氟喹啉化合物後與哌嗪(或甲基哌嗪)結合而成。由於我國萤石儲量豐富,因而是世界含氟藥物和中間體產量較大的國家之一,有80%以上的含氟中間體供應出 口。總體而言,我國氟苯中間體擴展較早,生產能力普遍過剩;三氟甲苯中間體擴展較晚,擴展較快;對於雜環芳香化合物,特別是氟吡啶,只有個別研究單位和製造商有氟吡啶中間體合成技藝,因此氟吡啶中間體將成為未來幾年國內氟中間體研制的主要方向之一。